防爆可燃氣體檢測儀作為化工、加油站等危險場所的“安全哨兵”,其檢測精度直接關系到人員生命與生產安全。規(guī)范開展日常點檢與校準,是保障設備可靠運行的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,需嚴格遵循標準流程與技術要求。
日常點檢需建立“周檢+雙周檢”的常態(tài)化機制。每周應進行自檢試驗,通過設備自帶功能檢查指示系統(tǒng)運行狀況,確保顯示屏清晰、按鍵靈敏。每兩周開展外觀專項檢查,重點核查連接部位緊固件是否松動、防爆密封件是否完好,避免因密封失效喪失防爆性能;同時清理檢測器防護罩與進氣口,防止粉塵、油污堵塞影響檢測靈敏度,檢查故障燈等警示裝置是否正常待命。高污染環(huán)境下需增加清潔頻次,用軟毛刷或壓縮空氣輕掃傳感器表面,禁止使用化學溶劑以免損壞元件。
校準工作需嚴守“國標底線+場景適配”原則。根據(jù)GB15322.1-2019要求,常規(guī)環(huán)境每年至少校準1次,加油站、化工車間等高危場景需縮短至6個月。校準前需做好三項準備:確認儀器電量充足、外觀無損傷,選用在有效期內的匹配標準氣體(如甲烷檢測用甲烷標準氣),在溫度濕度穩(wěn)定的潔凈環(huán)境中操作。校準流程分為零點校準與濃度校準兩步:先在純凈空氣中標定零點消除漂移,再通入標準氣體(濃度建議為50%LEL),待數(shù)值穩(wěn)定后調整儀器示值與標準濃度一致,誤差需控制在±3%LEL以內。校準后必須測試報警功能,通入高濃度標準氣驗證聲光報警的及時性。
設備管理需強化全生命周期管控。應建立“一器一檔”臺賬,詳細記錄點檢結果、校準日期、標準氣信息等,確保數(shù)據(jù)可追溯。傳感器達到壽命極限必須及時更換:催化燃燒型一般2-3年,紅外吸收型不低于5年,即使未到年限,檢測不合格也需報廢更新。故障維修需由有資質單位實施,維修后必須經(jīng)全項檢定合格方可復用。
總之,防爆可燃氣體檢測儀的點檢與校準無小事。只有將規(guī)范操作融入日常,嚴守周期要求,細化每一個流程節(jié)點,才能讓設備始終保持精準靈敏,為危險場所筑牢安全防線。